|
人民币正式“入蓝”,却成了人民币下跌的开始。在经历一月份以来最长的七连跌之后,人民币的汇率再次创六年来的最低,7个交易日下调的幅度达到了650点。10月14日,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.7157,较前一交易日升值139个基点,终于结束了最长的连跌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就此稳住。
人民币加入SDR,并不是人民币贬值的原因。但人民币正式“入蓝”,给了人民币贬值一个非常合理的机会。人民币贬值的根本原因是人民币汇率被高估了。这是2013年6月份,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在离任前表示美国将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后,我们研究认为,随着美元走强和国际资本加速流入美国,人民币汇率将从以前总是被指责为低估而转入高估,人民币会进入贬值通道的主要原因。现在来看,有效汇率高估的局面其实仍然没有完全修正。
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被高估,既有外因,也有内因。
最重要的外因当然是美元从弱势美元政策转为强势美元政策,美元指数的上升,是非美元货币贬值的主要原因,这个周期其实根本没有结束,而是刚刚打开了一扇大门。在金融危机接近尾声之后,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的不确定不是美元会不会加息,而是美元加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。在全球经济仍然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的情况下,复苏态势相对好的美国就成了资本的避风港,国际资本的流向从以前流出美国开始转为流入美国,我认为,这个周期远远没有结束,美元走强是人民币贬值的重要外因。
从内因看,是中国经济大周期的逆转。随着中国高速增长的结束,中国的一系列宏观指标都迎来了历史大顶。特别是外贸数据,随着进出口回落至零增长区间,以前外汇储备单边增长的态势将不复存在。中国的外汇储备从接近4万亿美金已经下跌至9月末 31663.80亿美元,创2011年5月以来新低。中国经济内部结构大周期的裂变,是我们认为人民币在2013年已经见顶的最重要的理由。
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被高估,如果在自由浮动汇率下,汇率自然会下跌。然而,对于人民币的汇率,由于我们金融博弈能力的羸弱,无论是高估,还是低估,我们都不敢让其自由浮动。在去年“8.11”汇改之后,包括本人在内的很多学者都呼吁对人民币贬值不要过于干预,由于之前人为的维持人民币的高汇率,贬值其实是对人民币汇率的修正,在市场贬值预期非常强烈的情况下,一切干预行为都会被市场“理性预期”,从而和央行的干预行为进行博弈。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就是如此,央行越强调“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”,越进行干预,市场越相信人民币贬值还没有到位。这是去年汇率以来,人民币从趋势而言处于贬值通道的主要原因。
对于人民币“入蓝”之后的下跌,笔者看到,一些分析人士将此归结为国庆期间英镑的大跌推动美元指数的上升,以及9月份中国外贸数据的疲弱。其实,这都是表象和短期因素,长期因素就是人民币仍然被高估。人民币正式加入SDR,意味着在人民币的市场化程度上一定要有所作为,央行对于“七连跌”没有进行太多的干预,倒不是央行不想干预,而是央行顺势而为。9月份,为了开G20稳定人民币的汇率,央行已经花费了数百亿美元,从过去一年来看,对于央行要不要对人民币贬值进行干预,非议颇多,起码现在来看,并不成功。
特别需要指出的是,人民币贬值不是什么坏事。最近业界讨论的“保房价,还是保汇率”的话题完全是一个伪命题。这个话题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误导。因为首先“保房价,还是保汇率”不是一个两难选择。就人民币而言,假设要保房价,就要保汇率,保汇率也能稳定房价,而不是说保了房价,就必须丢了汇率。其次,汇率也好,房价也好,如果真的高了,有泡沫了,你能保得住?学者做学问,还是要严谨一点,不要随着炒作一个概念张口就来。就中国目前而言,即不存在保汇率的问题,也不存在保房价的问题。就房价本身而言,一些地方杠杆和炒作因素太大,必须挤泡沫,防止由于房价泡沫引发系统性风险。
行文到此,结论已经非常清楚:
第一,从中国经济基本面看,人民币汇率仍然被高估,贬值趋势没有结束,适当贬值不是什么坏事,不要人为的去保。从人民银行目前的态度看,在人民币贬值问题上已经松动。笔者坚持以前的判断,认为人民币回到“7”时代是大概率;
第二,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,房价出现调整的概率很大,一些城市的房价出现下跌是正常的;
第三,就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而言,无论是人民币汇率还是房价,短期内都不存在暴跌的基础。也许我们会迎来一个人民币与房价都出现“双方波动”的新的周期。
最后记住,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,不要老是通过后视镜研判未来。马克思告诫我们:“在历史的每一个大的转弯处,知识分子总是被时代的列车甩出窗外”。我的意思,不要用过去的经验来判断人民币汇率和中国的房价。在2013年,我们研判人民币会贬值的时候,几乎没有多少人相信,因为人们习惯了人民币单边升值。
对于房价,也是一样。
最后要提醒的是,孔子曾经曰:读完文章点赞是一种美德! |
|